2019年2月底的印巴空戰成為世界軍事熱點。這場空戰巴基斯坦聲稱用JF-17雷電式戰鬥機 (中國成都飛機公司和巴基斯坦聯合研製) 擊落了兩架印度的米格-21野牛 (Bison) 戰鬥機。然而各媒體使用圖片的時候都有錯誤,雖然圖中都是米格-21,但卻並非是事件中的Bison野牛式。
印度在1963年開始裝備蘇聯米格-21戰鬥機並獲授權設立生產線生產。到1980年代中期,印度一共接收了約900架米格-21。由於性能已經落後,印度計劃自行發展輕型戰鬥機取代米格-21,就是LCA,現在的 Tejas 光輝式,但由於計劃的嚴重延誤,因此在得到新飛機前對米格-21進行升級改造是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印度於1993年與俄羅斯簽訂合約,以俄國米格-21-93戰鬥機為基礎升級印度的米格-21bis。1998年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接下來印度接手性能提升計劃在本土為飛機進行升級。2001年8月31日由 HAL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 完成的首架升級的米格-21試飛。共有125架米格-21bis 完成升級,印度賦予了這批升級的米格-21 Bison 野牛的稱號。和其他米格-21相比,Bison 野牛從外觀上有明顯的區別,可以從這些特征輕易地辨認出來。
印度米格-21野牛式外觀有以下特征:
1) 泡型座艙蓋,外形比較圓
2) 無間隔風擋。
3) 主翼根部機身位置有適型的干擾絲/熱焰彈散佈裝置。
另外他們的機身編號都是CU開頭。
除了以上外觀上的變化,米格-21 Bison 野牛 的機頭整流罩加大以容納俄國的Phazotron-NIIR (Kopyo) 雷達,大幅增加了探測和追蹤距離,同是讓 Bison 野牛能掛載可用頭盔瞄準的R-73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還有R-77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讓米格-21擁有視距外攻擊能力。此外升級中還包括了增加精確制導武器的投放能力。其他改良還包括了新的HUD抬頭顯示器,自動駕駛系統,GPS導航系統等。
總的來說,印度認為這個性能提升計劃達到了目標,而升級後的米格-21戰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然而印度的米格-21畢竟已經服役超過50年,就算升級的Bison 野牛式也已經有近20年, 飛機壽命已近終點。 但在Tejas 光輝式戰機超過30年的發展,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生產許可取代米格-21的情況下,加上零件的短缺,HAL出了名的維修能力讓這些印度野牛和其他米格-21的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在這次被擊落後本人慨歎了一句”終於不是自己跌下來了”
(文章內容為重裝甲地帶 Patrick Chung 原創,如轉載引用敬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