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是指15-17世紀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或海權時代。歐洲的遠洋探索發現了很多當時之前不為人知的地域,建立大量新的海上貿易航線,歐洲國家進入了殖民帝國時代,依靠直接統治的殖民地的資源造就龐大的帝國。

一直以來中華大地上的歷代國家都是一個大陸強國,然而我們也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明朝永樂時期的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是中華航海史上的輝煌巔峰,艦隊的規模,艦船的尺寸,工藝,航海技術,航行的距離都是當時世界第一的。然而此後,龐大的船隊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直至100多年後的清朝被從海上而來的西方列強用現代的艦船槍炮轟開大門後痛定思痛,建設海防,通過外購,自製建立起三支頗具規模,其中一支還曾被稱為亞洲第一的艦隊,然而這幾支艦隊又在短短十多年間先後被法國、日本擊毀,尤其是甲午戰爭中最強大的北洋艦隊被一直視為彈丸小國,區區倭寇的日本擊敗,導致全軍覆沒,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付諸東流。

中國曾有過領先世界的航海、造船技術,而且進行遠洋航行的時間比歐洲的更早,到達的地方更多更遠。然而為什麼大航海時代不屬於中華文明呢?

1) 地大物博
縱觀中國歷史,有關海的記載不算多,每次朝代的更替都是以攻城掠地,佔領原有國土完成的,而且往往都是到達海岸線就停止了下來。很少人想過跨越面前的海洋去佔領另一個世界。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個就是在「地大物博」這四個字上。中國土地遼闊資源豐富,有廣闊的地域以供開拓,通過佔領新的陸地而得到需要的資源,當歷史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時候,所佔領的疆土已經相當廣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如華北,江南,四川等地區),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反過來是如何保住現有的國土資源。

2) 外交與軍事思想
從古至今,中華的外交思想主要奉行“以和為貴”,歷朝以天朝自居(當然實力上也確實是,不管什麼朝代,數千年來在亞洲基本都是老大的角色,直至清末開始才改變),與周邊國家主要實行的是朝貢制度,各國臣服,向天朝朝貢,以此維持國際關係。雖然曾經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了力量,但大目標也是一個”和”字。

基於和為貴的主體思想,大部分時間國家軍事上不是主動出擊而是被動防禦。除非必要也不會主動進攻,開疆擴土進行殖民擴張。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肯臣服的他仍然能繼續當他的王,國還是自己國。借用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3) 威脅
身處中原的歷代王朝面對的主要威脅都是陸地上的國家, 周邊身處相對不太肥沃土地上的國家窺視中原地區的資源,不斷侵犯,令主政者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了陸上(當然也是最大)的威脅。光是如何維持自己陸上的疆土防禦陸上威脅已夠費心的了。海洋是一個天然屏障,既然沒人能從那里來,何必放那麼多心思在海上呢?更多的是,數千年以來中華大地上雖然戰亂不斷,朝代更迭,但總的來說還是亞洲的老大,大部分時間里周邊的大多數國家是弱小臣服的,為顯示天朝大國的威名,這些臣服的國家雖有朝貢,但基本都是薄取厚予,而非西方式的佔地掠奪。

4) 支持  認知
在封建君主時代,很多事情是否能執行是和君主分不開的,尤其是需要巨大花費的事情,例如哥倫布也是得到葡萄牙女王的支持才得以成行。在中國也是一樣,沒有皇帝的支持是不可能進行這種行動的。鄭和也是受命于明永樂皇帝才可以籌劃28年中七下西洋,每次的出航的艦船有400餘艘(據估計最大的寶船至少有2000噸以上,甚至可能5000噸),人員27000人,創造了中華歷史上遠洋航行的輝煌巔峰。只有皇帝的支持和命令才能組織如此龐大的船隊,而這支當時擁有世界一流的航海技術和艦船的海上力量的消失,也在於永樂皇帝死後,新皇帝的一聲令下把國庫空虛歸咎于下西洋而腐朽在港灣之中。

短短六十年後當葡萄牙和荷蘭(就是現在俗稱的”紅毛鬼”)只有幾百噸的帆船就能讓明軍頭疼,顯示了航海技術的急速退步和落後。因為長期以來歷代君主對海洋缺乏興趣與認識,導致國民也不會去觸碰這一區域,就算有,也會沒有支持而最後湮滅在人海當中,海洋對國家的意義也無從說起,海洋意識非常淡薄。

5) 貿易
中華大地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除資源上能自給自足外,對外貿易也存在局限,龐大的人口足以消化產品,簡單的說就是現在所指的內部消費,導致對外貿易方面雖然有”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但並不佔主要的份額,對整體經濟不會造成無可彌補的現象,當然也沒有太多人去尋求開闢新的貿易路線了。況且貿易也一個宣傳泱泱大國風範的途徑,收支平衡已算不錯。

由於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發展,殖民地掠奪等思想並不是中華文明傳統上的主流思想。而且面對海上而來的威脅,例如海盜,明朝的倭寇,甚至于清朝時候台灣的鄭成功。相對的政策不是攔截對方/擊敗對方於海上,而是極端的”海禁”,不許片木下海,限制造船的大小,設計,相反把自己困起來這種用廣東俗語 “斬腳趾避沙蟲”的鴕鳥辦法。最終造成了閉關鎖國。

海洋思想在中國文明中也沒有一個持續的認知發展,因此雖然空有一剎那的輝煌,但大航海時代這段世界文明發展重要歷史的桂冠沒有落在中華文明的頭上,而是用另一種更為血腥的形式(現在已被刻意淡化這個事實) 被其他國家摘取。加上一直以來自大的天朝思想,使在明清兩代迅速落後於西方國家而導致清末的一系列失敗,從自大跌入自卑。

現在不少中國的人士和媒體不斷在高喊海洋對國家的重要,中國海軍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期,不斷有數量龐大的先進艦船下水服役。然而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沒有強大的海軍就會被人從海上入侵國土的防禦觀念上。其中一個原因在民間並沒有很廣泛的認識,喜歡海洋,研究海洋的人數雖然在上升,但仍然太少。

(文章內容為重裝甲地帶 Patrick Chung 原創,如轉載引用敬請註明)